朱永新:时代的六大剧变,教育的四大转型
2025-03-22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2023年1月7日,第五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在线上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元宇宙•永续性•积极心理:教育之未来”。2022年一丹奖两位得主,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朱永新和斯坦福大学教育学荣休教授琳达•达林哈蒙德(Linda Darling-Hammond)的精彩演讲和对话备受关注,我们特别分享朱永新教授的演讲内容。
朱永新,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2022年一丹教育发展奖得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非常高兴,能够与琳达教授就教育转型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我想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生活的时代出发,分析一下教育转型的特点,以及我们新教育的应对策略。
01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处在危急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讲话中指出:“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并不太平。”的确,虽然我们对人类未来总体上持乐观的态度,但是我们不能够不看到我们生存的环境面临许多新的问题:
1、地球处于危险之中
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这份报告提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地球的未来,而这两者都处于危险之中。人类目前的生态足迹表明,我们大约需要1.6个地球来支撑我们的生活。
去年以来,全世界五大洲同时发生了许多灾难性极端天气。我国河南郑州突发千年来最强降雨、西伯利亚森林野火、欧洲致命的洪水、北美的高温等,以及今年世界范围的高温,以及局部地域的洪水和干旱,都一再向人类敲起警钟: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2、人类处于病毒之中
早在2015年,比尔盖茨就忧心忡忡地说,如果有什么东西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更可能是个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战争。不幸的是,他的担心在2020年初真的发生了。一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战胜病毒的有效办法。
随着新冠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变异株也不断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BF.7、XBB、BQ.1等近期备受关注。
科学家们认为,或许更狡猾、杀伤力更大的病毒还没有到来,更大的灾害还没来临,但如果我们对此毫无警惕,也许还会措手不及。
3、国家处于对立之中
10年前,中国国家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他提出,这个世界,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当今世界仍然很不太平。虽然《核安全公约》已于1994年6月17日正式通过,但是人类面临的核武器威胁一直没有真正停止过。
4、技术处于扩张之中
美国学者波兹曼(Neil Postman)在《技术垄断:文明向技术投降》一书中将文明分为三类,即工具运用文明、技术统治文明和技术垄断文明。在第一类文明中,技术主要是作为中介工具,人们借助通过技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创造了世界文明。但在后两类文明中,技术从工具地位走向了一种统治地位甚至是垄断地位,成为一种异化的控制力量。技术本应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而服务,但却成为奴役人类的工具。当代社会,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技术的扩张同样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未来简史》作者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02
我们生活的时代处在剧变之中
1、社会信息的膨胀化
知识膨胀、信息爆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有人统计,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而近10年来出现的创造发明比以往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14000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
莫兰指出,人们在知识膨胀、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无法驾驭这些知识和信息,被大量垃圾信息所淹没,面对海量的信息茫然无措,甚至连最狭小的学科内的专家也不能理解他们领域中的信息。所以,我们需要防止在信息在失去知识,在知识中失去智慧,陷入有知识无智慧的境地。
2、教育资源的泛在化
教育资源泛在化,就是指学校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场所,知识不再是少数人拥有的东西。随时、随地,线上、线下,人人、处处都可以获得知识。
3、职业流动的快速化
所谓职业流动的快速化,是指一个职业干一辈子的时代过去了。新的职业不断出现,一些行业纷纷退出历史舞台。在西方发达国家,大概一个人一生平均有十次以上改变职业的机会。过去学校教育为职业做准备的这样一种理念和形态,也将发生很深刻的变化。
4、科学技术的赋能化
过去,我们主要是靠自己的大脑在进行学习。现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高新技术,都在为教育赋能。马斯克已经把芯片装在人的大脑里了。未来人的学习方式、认知将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通过认知外包,人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增强。传统的以记忆和再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法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中国教育部长怀进鹏呼吁,要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全球教育变革。要抓住数字时代机遇,聚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开展教育数字化协同创新,携手实现教育包容、公平和质量的新突破。
5、终身学习的常态化
过去,人们的教育基本是一次性完成的,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这样一种刻板式的阶段式的学习,未来的学习则是贯穿于整个人生。从连续性的学习走向间隔性的学习,终身化的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在工作中、通过工作学习,间隔性学习等,将会成为学习的新常态。
6、学习内容的个性化
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的学习是没有选择的,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教育时间、空间都是被填满的,学生很少有选择的空间。未来将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特色需要。
03
教育的转型发展与未来展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强调,我们正面临气候变化、数字化转型,观念两极分化和错误信息泛滥等重大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对教育进行反思,让子孙后代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为今后订立新的社会契约奠定基础。她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重建彼此、与地球以及技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需要新的转型,以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1、从人类中心走向生态中心
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已经深入地球的生态系统,也将在未来继续影响地球上的生命。过去我们所有的教育都是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这个世界唯一最重要的存在,而新的生态主义强调人和生态同样重要,人的生命和其他的生命同样重要。国外已经把绿色素养与数字素养、认知素养、社会情感素养作为未来社会的四大护照,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怎么更加重视环境、重视生态,这是未来教育非常重要的走向。生态多样性、气候变化应该成为学校的核心课程。我们的学校应该率先成为绿色低碳学校,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深刻变革,而我们的教师也要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关于制定2024-2026年度工作目标的通知


北京:课间扩容“5分钟”要改变什么


芜湖电视台新闻频道在线直播【高清】


2025年上海中招报名开始,你准备好了吗?


北京A加未来国际教育雅思培训怎么样?


培训共塑新形象,总结谋划新发展——广州市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及期末工作总结活动


朱永新:时代的六大剧变,教育的四大转型


祁阳市:探索教育数字化应用的“极简”模式,为乡村学校赋能


教师编制岗!2024年3月中小学教师招聘最新公告汇总


大学生数学论文.docx


江苏某小区高层住宅楼精装修工墙地砖铺贴专项施工方案(附图)


龟苗不适合冬眠,天气温度低容易腐皮、感冒、肺炎,怎么治疗


2023华北(石家庄)第八届建筑及装饰材料博览会


2025年2月13日黄道吉日老黄历、八字、财神方位、宜忌、吉神查询


中关村人民的刚需楼盘,首付200万起的纯商品房(京投发展公园悦府)地铁上盖,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89-110㎡3-4房,华润两大限价盘户型图出炉!


家装硬核说 | 装修“醛”知道 !


移门尺寸


【美愿辞典】千变万化的环保纸家具


不看不知道 全抛釉瓷砖优缺点一览 搬运工呕心沥血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