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获批国家“双中心”一年,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强引擎
2025-05-14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极目新闻记者 邬晓芳
陕西省西安市于2022年底正式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了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后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西安取得了显著成就,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已成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与欧亚经济论坛第十届盛会“双十”机遇叠加下,西安在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中,以创新为核心,以现代产业为半径,已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阶段。
西安高新区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图源: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成为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被称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而国家级科技平台的创建,则是城市走向世界创新高地的重要战略布局。
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构建“一核两翼”空间布局,“一核”为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两翼”为西部创新港和长安大学城。西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一核一圈一带”空间布局,“一核”即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一圈”即以西安都市圈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生态圈,“一带”即面向“一带一路”的丝路科技创新合作带。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成为“双中心”的核心区域。
西安高新区(图源: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近年来,西安精准谋划,全面布局,为“双中心”的建设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双中心”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强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硬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衍生地和顶尖人才首选地。
短短一年科创硕果累累
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奔跑的数字人火炬手、绚烂的电子烟花惊艳亮相,通过地屏、立体透视网幕,以裸眼3D视效向全世界观众呈现了一幅美轮美奂的东方画卷。震撼视效的背后,是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屏体与设备无感切换、应用10G工业级光纤传输等核心技术智慧系统的响应与支持。从视频控台、拼控处理到显示控制,诺瓦星云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西安的科技力量。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数字人火炬手(图源:新华社)
建好“双中心”、做强“硬科技”。自2022年12月以来,短短一年时间,西安在“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双层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不仅体现在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还表现在新创新力量的聚集和科创生态的持续优化。
在科技创新方面,西安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航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法士特参与完成的“特种车液力自动变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此外,陕西北斗金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一款空陆两栖双足轮多模式行走飞行仿生机器人,斩获大会“国际无人系统设计大奖”。
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同时,新的创新力量还在不断聚集。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双中心”核心区域西安高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438家,同比增长超40%;新增上市过会企业3家,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77家,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占全市67%、陕西省50%;储备各类上市后备企业195家,其中133家企业成功入选全省上市后备企业名单,占比近1/3。其中包括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一批高技术企业,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以“西安硬科技十大突破”为代表的多项技术成果和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硬科技已成为推动西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西安高精尖企业代表北极雄芯(图源: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科创生态优化方面,西安围绕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进行了多次探索和创新。例如,陕西省首笔科创企业技术研发信用贷款成功落地西安高新区,贷款额度1000万元。这些举措为科创型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有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一年来,西安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西安还积极推动产业机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速了新旧动能的转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西安排名由2021年第33位、到2022年第22位、再到2023年第19位,连续跨越三个台阶,成功实现“三级跳”。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9件,同比增长26%。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相继进入国家战略布局,碑林环大获批建设国家硬科技创新街区,西工大大学科技园入选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五年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达到2881.3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1位,今年截至10月20日,已完成2283.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00余项,硬科技产品应用在“天宫、蛟龙、天眼、胖五、大飞机”等国之重器,以及北京冬奥会、卡塔尔世界杯、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中。
引领大西部活力持续迸发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根基。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作为多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桥头堡,西安承载着西部地区经济科技等多领域格局的转变使命。成为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不仅为西安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还在引领西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人才培养、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提升综合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坚实保障。
西安高新区软件园二期CBD(图源: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依托“双中心”核心承载区和秦创原平台建设,西安聚焦优势产业及新兴产业领域,以项目引领、产业带动,推进“55611”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使产业链不断完善升级。
为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资源共享,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能力,西安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基地。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基地,成为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高地。这将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西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西安更是下足了真功夫。以西安高新区为核心,多年来布局了一批成果转化项目、前沿创新平台、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等,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更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全方位合作。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手段,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加快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西安市通过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提供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吸引和培育优秀人才来到西安工作,提高本土人才的素质和竞争力。这为西部地区培养了更多高端人才,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科技创新——铂力特镍钛血管支架
西安双中心建设将加强西部地区与国际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西部地区在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的国际化应用和推广,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未来,随着“双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科创资源将在西安汇聚,引领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征程上,也将有更多高新力量、高新贡献。

猜你喜欢

骄傲了!从今天开始,我也是跟无忧传媒雷彬艺一起跳过舞的男人了!!!


《上海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中技术合同奖酬金发放的若干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中→


尼康3代小钢炮(尼康四代大钢炮)


定了!湖南这些高校确定秋季开学时间!


相机的“水”有多深您知道吗?


数码相机的人像摄影视频教程


【急聘】厦门市(翔安区)重点企业高薪工作清单(第十二期)


天津科技大学2024年艺术类本科招生简章


郑州科技学院2023年教师招聘公告


赛朗SAIRE品牌怎么样


亚太实业被证监会处60万元罚金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社团全景图:打造你的多彩大学生活


畅销入门级单反 尼康D3200套机特价2889


体视显微镜


长山校区快递全攻略:新生必看!


玻璃的特殊丝网印刷工艺.pdf


Photoshop摄影后期一定要学的处理技巧


深入推进“五四战略”发力政策性科创金融 郑州银行发布2022半年报


——科技大市场“1+3”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西安科技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