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码科技

农民日报 | 海南豇豆“拉网”记

2025-02-23 本站作者 【 字体:

守护每一根豇豆上的舌尖安全,绿色防控见真招——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炜王澎邓卫哲祖祎祎

豇豆是备受全国人民青睐的蔬菜之一,是海南冬季瓜菜的主要种植品种之一,更是海南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这一季海南累计输出冬季瓜菜393.1万吨,其中豇豆11.6万吨。今年2月,海南豇豆的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达100%。

春分过后,这一季的海南南部冬季瓜菜产销已进入尾声,全省7万多亩豇豆自南向北陆续拉秧,准备开始种植下一季水稻或瓜菜。与往季豇豆的种植不同,这一季绝大多数海南豇豆都住进了一顶顶“纱帐”,“纱帐豇豆”这一海南农业品牌正在走进消费者的视野。

守质量,为何瞄准一根豇豆?

豇豆质量安全,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

2021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等七部门印发《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豇豆与韭菜、芹菜,这“三棵菜”成为治理的重点蔬菜品种。海南在重拳整治违禁药、严厉打击农残超标的同时,深知“疏堵结合”的重要性,从源头上防住害虫,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用药投入、避免农残超标。

如何为种植户寻找一条“既能少用药,又能防害虫”的绿色防控之路?这成为近年来海南豇豆种植技术的主攻方向。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曾经‘饱受诟病’的豇豆,摇身一变成为海南‘绿色蔬菜’的标杆!”谈到此处,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鹏掷地有声,他分析: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角度来讲,豇豆绿色转型发展将大大提升全国消费者对海南农产品的信任度和市场认可度;从产业优势的角度来讲,豇豆对光温十分敏感,而冬季海南光热资源丰富,是冬季能大面积种植豇豆的区域,因此豇豆成为海南冬季蔬菜直供全国的优势产品;从农民增收的角度来讲,豇豆属于无限花序作物,可以多次结果、采收,豇豆产业是农民全程参与种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都是海南农民实实在在的致富产业。“因此,推广豇豆绿色生产,既符合国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又能充分发挥海南优势服务全国,还可以实打实让农民增收致富。”李鹏坦言。

2022年冬季,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部署启动“万家拉网”行动,以海南省植物保护总站、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为主要技术支撑,成立豇豆绿色防控技术专家组,着力打造绿色、放心的“纱帐豇豆”。

春分当日,记者来到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抱荀村农户吴承永的豇豆田,晚季豇豆在白色防虫网内静待采收,一朵朵或粉或黄的豇豆花开放正盛,一根根翠绿的豇豆挂在秧上。早上6点,工人就开始进地采摘,一捆捆鲜嫩的豇豆被整齐码放在地头,等待分选装车。

“这两块地3月8日才开始采摘,多亏了全省推广的‘防虫网+’技术,今年虫害轻了很多。”与工人一起休息吃午饭的吴承永告诉记者,他种了20多年豇豆,今年的110亩豇豆全部拉上了防虫网,“2023年初,同村的老乡尝试了拉网种豇豆,产量和品质提高特别明显,又赶上豇豆价格好,大赚了一笔。所以,今年我也全部拉网了。”

筑篱笆,豇豆“拉网”能防啥?

在豇豆的种植中,有一种体长不足2毫米,比芝麻粒还小的“害群之马”,长期以来困扰着广大农户——蓟马。作为豇豆田中的主要害虫,蓟马平时喜欢在豇豆的花器、嫩梢、嫩果、嫩叶上取食,用锉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后,花器会腐烂、豆荚会形成“黑头”和“黑尾”。在海南等温度较高的地区,约15天蓟马就能完成1个世代的繁殖,数量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会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蓟马也是一样。”三亚市热带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员吴明月在崖州基地的豇豆试验田里,一边掰开一朵白粉色的豇豆花,一边向记者展示藏在其中的蓟马。吴明月说:“蓟马虽然很小,但也是能飞的,农户一喷农药,蓟马就会离开豇豆田,等药效过了,再飞回来继续危害豇豆,还有一些会在喷药时躲进豇豆花里。”

豇豆开花之后,每天早晚天气凉爽时花器才会打开,这也是蓟马活跃的时间,而日上三竿、气温升高时,为了减少蒸腾作用,花器会自然闭合,蓟马也会躲在豇豆花内,施用药剂无法直接触杀蓟马,防效不理想,迫使种植户反复施药,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容易造成农残超标。

所谓“拉网”,就是——由3米至3.5米高的竹竿或钢架支撑,四周和顶部全覆盖防虫网。

豇豆用上防虫网后,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阻止豇豆种植地周边大量蓟马和斑潜蝇等其他害虫入侵,农药用量大幅减少。李鹏介绍,2022年年底,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在全省豇豆主产区建立了8个豇豆“防虫网+”病虫害防控示范点。在示范点内,使用“防虫网+”集成技术的豇豆与同期露天种植相比:化学农药减量30%以上,主要害虫减少70%;产量增加20%,品质提高,农残检测合格率大幅增加。

“防虫网+”技术集成了物理阻隔、色板诱杀、生物防控以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等技术。“在防虫网的基础上,田间还要悬挂诱虫色板粘杀害虫。此外,豇豆播种时使用的地膜是银黑两色的,上面银色,可以增加反光,驱避蓟马等害虫,反面是黑色,可以保墒保水;蓟马少量发生时,会投放小花蝽和捕食螨等天敌。目前,我们正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联合攻关研发仿真花诱杀技术,就是利用蓟马对花的趋性,结合蓟马引诱剂进行诱杀……”一聊起豇豆的绿色防控,吴明月越说越起劲。

如今,豇豆睡在纱帐内,豆架上挂着粘虫色板、地上铺着双色地膜,拉秧前的第一件事成了“收网”。“不拉网的话,虫口上来时,每隔两三天就要打一次药,拉网后8天至10天打一次就行了。”在崖州基地与技术员交流蔬菜种植技术的农户李忠华种植了8亩豇豆,因为全部使用了防虫网、粘虫色板和地膜等技术,再加上管理得当,这一冬的平均亩产达到了七八千斤,而农药使用量也正如专家在推广时介绍的一样,减少三成以上。

算细账,怎样让农户“爱上拉网”?

从2022年冬季到如今,住进纱帐的海南豇豆,从试点的180亩增加至6.4万亩,拉网率已经达到这一季全省总种植面积的92%。这一技术的迅速推广,一方面离不开立竿见影的防控效果,另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在三亚、乐东等地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亩豇豆按照技术标准防虫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这对于原本每亩高达1万多元,甚至1.5万元的豇豆种植成本而言,不是个小数。“一亩地拉网的成本虽然不低,但‘一次投入,却能多年享受’,每年豇豆采收结束后,防虫网还可以拆除保存,留着来年再用,网和支撑杆的平均寿命3年,养护得好还能更久。”乐东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此一来,防虫网的成本均摊到每年大约每亩1000元,农药减量30%,大约能减少近千元的投入成本,再算上产量增加和品质提高而带来的收益,从露天种植改为拉网种植基本不会增加种植成本。”

冬季的海南常刮东北季风,豇豆嫩果的果皮又薄又脆。防虫网就像一个帐篷,可以为住在里面的豇豆遮风避寒。“防虫网内的温度比网外高,大风天不怕吹,低温天不怕冷。”张龙一一细数着防虫网的好处,“拉网后,豇豆的品相有保证,采收期也大大延长,最长的采收期超过3个月。农户管理得当,如果采收后算上人工等成本不高于豇豆售价,豇豆这种无限花序作物可以一直生长一直摘果。”

海南在推广“防虫网+”集成技术时,除了算一笔“经济账”外,还拿出了“真金白银”来帮助农户度过资金压力较大的前期。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法军介绍,2023年冬季种植到来时,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下拨豇豆“防虫网+”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资金860万元,用于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的豇豆“防虫网+”绿色防控示范工作;省财政安排资金4159万元,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给予拉网农户补贴,三亚、乐东等市县每亩配套补贴500元,各个豇豆种植市县累计争取地方资金3766.8万元,用于防虫网补贴。

多个市县启动银行金融杠杆,通过保险兜底、惠农贷款等措施,为种植户提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全省已为豇豆种植户提供贷款200余万元,已为豇豆种植合作社和种植户承保了440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提供约515万元的风险保障。

“成本降一点、财政补一点、金融投一点、农户出一点、产出高一点”,算好“经济账”,全省协同发力保障豇豆拉网后的效益,农户自然就会“爱上拉网”。

严检测,如何做到不达标不出岛?

“菜篮子”产品质优量足是全国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不能有农残,则是豇豆出岛的底线要求。

记者来到三亚市崖州区长山村,走进三亚琼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豇豆田,采收工人站在田边,一边将新采摘的豇豆精选分类,一边捆扎。“豇豆采摘前先检测,检测合格后,我们才安排工人采摘。工人直接在地头精选分类,并用带有追溯二维码标签的皮筋扎捆。”公司生产经营部负责人黄成宏告诉记者,“每一捆豇豆1-2斤,都带有一个二维码标签。”

“这是豇豆信息化全程追溯二维码,只要打开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到生产主体、产品产地等信息。”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员梁丽婷介绍,“目前,崖州区二维码100%覆盖,而且所有的二维码标签都是三亚市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的。”

“这是今天刚送来的豇豆样品。”乐东县九所镇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内,正在检测豇豆样品的检测员韦兴简拿着一袋豇豆样品介绍:“每块地每次采摘豇豆前都必须抽样检测,采摘前1天,农户就要联系所在村的田头网格员对即将采摘的豇豆进行采样送检。”

“每批样品都详细记录了种植户的姓名、电话、种植田块、种植模式等信息。”乐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怀阳告诉记者,“每份样品都要利用胶体金快检10项质量安全指标,结果合格才能上市。如果需要出岛,检测人员还会在收购档口抽取样品进行快速半定量检测,检测合格发放《海南省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单》。如果发现使用了高毒农药,还将面临追究刑责。”

采摘前的检测,只是海南豇豆出岛前要经历的第一次考验。当种植户开着各式货车拉着新鲜豇豆来到市场上时,就迎来了第二次考验。“只有田间检测合格的豇豆才能进入市场,不过进门后第一件事还是检测。”在崖州果蔬综合批发市场的入口处,市场工作人员孙艳超指着停车场内一辆辆排队等待检测结果的车辆说,“在我们市场上交易的果蔬都是销往岛外的,自打冬季瓜菜上市,市场内就是‘逢豇豆必检’。”

走进市场的检测间,被派驻市场的崖州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员王右娜正在给检测试纸拍照,并上传检测结果,她告诉记者:“刚进入市场的豇豆,在检测合格后,才能到档口进行交易。而完成交易并经过预冷装车的豇豆,还需要再进行一次抽检,再次合格才能离开市场前往码头。”

当豇豆通过了离开市场前的第三次考验,并顺利运抵码头,就将迎来离岛前的第四次考验。“从今天零点到现在,已经检测了144车豇豆,这些运输果蔬的大货车都必须带着货物产地市县开具的检测报告才能进码头停车场,进来之后的第一件事还是抽检。我们这里也是‘逢豇豆必检’。”晚上8点,记者来到新海港码头海南省农产品出岛检查检测站内,正在执勤的班组长曾传定一边接待排队等待检测结果的大货车司机,一边告诉记者,“其他农产品由电脑系统随机抽取10%进行检测,而豇豆是100%检测,每个样品都要通过半定量快速筛查28个指标,从抽样到出检测结果不超过20分钟。”

“检测合格了,才能去买船票呀!听说如果豇豆农残检测不合格,就要被遣返回原产地,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到过。”从澄迈县永发镇出发,前往江苏省常州市的大货车司机汪红信在窗口前等待检测结果,与记者闲聊时说,“我开的是冷藏车,这一车全是豇豆,大约20吨左右。从3月14日至4月14日,海南鲜瓜果菜经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通道运输出岛每吨可以减免过海费用15元,这个政策太好了!”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研究改进监管方式,优化简化监管程序,推进信用监管,对于多次检测结果合格、信誉良好的生产经营主体实行上市免检通行,让绿色有机豇豆享受上市‘绿通’。”孙法军告诉记者。

从田间到登船,每一批豇豆要出岛,都要经历至少4次农残检测。豇豆拉上防虫网,只是全省绿色防控的开始,从地头到码头的“逢豇豆必检”,是在农产品质量监管领域织就的舌尖安全之网,更是海南农业的一场漂亮仗。

阅读全文
加载中~
相关推荐

未来科技学院筹备成立,开讲前沿科技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科技学院筹备成立,开讲前沿科技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科技学院建立的背景每一次人类社会的重大技术变革都会导致新领域的科学革命,互联...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工商管理硕士(MBA)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成功举行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工商管理硕士(MBA)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成功举行
2023年9月19日上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23年工商管理硕士(MBA)开学典...

河南高校——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高校——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数码相机讲解示例

数码相机讲解示例
数码相机选购 800万先河 索尼F828今年上半年各大厂商发布的新款数码相机已经...

市面上为什么没有国产品牌的单反?真的是因为造不出来吗?

市面上为什么没有国产品牌的单反?真的是因为造不出来吗?
本文共5000字,阅读全文大约需要8分钟,建议对相机发展有兴趣的朋友阅读。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就业率及就业情况怎么样就业率高的专业有哪些2020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就业率及就业情况怎么样就业率高的专业有哪些2020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就业率及就业情况怎么样就业率高的专业有哪些2020华中科技大...

GTLC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参会全攻略

GTLC全球技术领导力峰会参会全攻略
为您特别奉上GTLC参会全攻略

宝安区10个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宝安区10个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宝安区10个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东省,宝安区,科技进步奖,深圳市

【经典回顾】铝、钛合金材料与我国航空锻件

【经典回顾】铝、钛合金材料与我国航空锻件
铝、钛合金锻件在航空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主要承力构件,其组织性能直接关系...

别人都说不赚钱,大洋图文营业额却年年攀升,如何做到的?

别人都说不赚钱,大洋图文营业额却年年攀升,如何做到的?
为何他们不仅有新门店的加入,而且营收也能稳中有进?
本站访客:429254
1097476955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18951535724

189515357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