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超常规救市潮,已经在路上…
2025-10-18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北京楼市新政让沉寂了好几个月的房地产市场重新热闹了一把。
原本没想着这么不疼不痒的一次新政能鼓捣出多大动静儿,但架不住线上线下打听这事儿的小伙伴实在太多…
那咱们就奔着聊透,把这事儿好好说一说!
2025年8月8日,北京住建委、北京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
这条《通知》核心内容主要是两点:
一个是针对手握北京购房资格的家庭,五环外购房套数放开;
另一个是优化了多项公积金政策,加大了相关政策支持力度。
接下来咱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项新政一出,意味着符合北京市商品住房购买条件的居民家庭,购买五环外商品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不限套数。
简单理解,您是京户或者在京连续缴纳2年及以上社保或个税的非京户家庭,买五环外商品房,只要您预算给力,能批下贷款,想来多少来多少。
只不过贷款能不能批下来,那就看您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了。
至于五环内,购房套数限制不变,依然是京户家庭限购2套,连续缴纳3年社保或个税的非京户家庭限购1套。
这两天看到不少朋友朋友圈、微信群里喊:“北京松绑限购了”、“北京松绑限购了”…
说的十分有待商榷,毕竟这次调整针对的是您有北京购房资格的情况下,五环外购房套数不限;
如果您没有北京购房资格,那甭瞎起哄,连缴社保年限或纳税年限要求,是纹丝没动。
另一方面,本次北京楼市新政还优化了多项公积金政策。

首先,优化了首贷认定标准。
按照新的政策规定,在京没有住房,且全国范围内没有公积金贷款或使用过1次公积金贷款并已结清,都可以按照首套贷款。
这意味着相应购房者可以享受20%的公积金购房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直接干到2.6%,较商贷少了0.4个百分点。
贷款200万,30年等额本息,利息能省182000。
其次,提高了二套公积金贷款额度。
将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之前的60万大幅提升到了100万。
除此之外,也不再区分五环内和五环外的公积金首付比例。
此前,二套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执行的是五环内≥35%、五环外≥30%,现在统一按30%首付比例执行。
三是提高公积金缴存年份对应的可贷款额度。
以前是每缴存一年公积金可贷10万,现在要提高至15万。
以前您要买房,想申请100万公积金贷款,那得缴存10年,现在7年就行。
结合今年上半年公布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目前缴存人不仅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还能提取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平心而论,现在北京的公积金政策已经非常宽松了。
笔者这几天看到,针对北京这次的楼市松绑政策,大家的看法真心是千差万别——
但大致可以划分为三派:
第一派是认为这次松绑没啥大用,可忽略不计;
第二派是坚定看多首都甚至一线城市资产,寄予厚望的;
第三派肯定新政的积极作用,但仍在期待更大力度松绑。
北京这次松绑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要明白这个事儿,就得从澄清一个误区开始:
北京的五环外,除了一辈子不出四九城的老头老太太之外,真没什么人拿五环外当郊区。
甚至从房地产的视角来看,那是妥妥的供应主力!
五环外的新房成交量稳占全市成交规模的80%朝上,五环外的二手房成交规模也超过了50%。
具体情况参考下面这张表格就能一目了然。

打个不严谨但很形象的比方,如果你家握着北京购房资格,而且打定主意要买新房——
8月8日出台的新政对你来说,那就如同彻底放开限购,即使是瞄准了想买二手房,四舍五入相当于一半房源对你敞开了大门。
另一方面,针对公积金方面的定向优化,无一例外是在为政策拉动的核心需求端定向输送弹药,为的就是让核心购房群体更加便利地拿到更加低息的、有外挂辅助的信贷支持。
事实上,鉴于北京的独特城市价值、一骑绝尘的虹吸力以及海量的潜在刚需,以上新政势必会带来一波去化层面的正向拉动。
至于具体行情的持续性,短期得看后续政策能否跟得上,长期来看就业层面的改善情况。
已经有太多的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刚需市场的表现根本上说就是取决于以上两点。
站在北京的视角来看,通过新政定向拉动新房市场的去化流速,才是当前政策的核心出发点所在。
而这,与全国其它城市此前出台过的新政,在政策上是完全一致的!
重庆明确了2025年12月31日前,在中心城区新购商品住房且一年内出售原有住房的,给予新购住房总房款1%的补贴; 杭州发通知,在主城四区购房,可享受家庭唯一住房、第二套住房契税优惠; 在苏州,购买“两智一全”等新建改善型住宅,贷款额度上浮20%; 无锡取消商品房限售政策,暂停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备案,对“卖旧买新”家庭给予契税补贴,单套补贴总额最高5万; 青岛对多子女家庭购房发放补贴,二孩5万、三孩10万,鼓励国有企业收购二手住房推进“以旧换新”; 珠海鼓励住房“以旧换新”,按新购住房网签价格的1%给予购房专项补贴,单套最高3万元,同时推行“带押过户”业务跨行办理…
你琢磨,以上这些城市近几个月出台的楼市新政,是不是都是围绕着“怎么加快新房去化流速”来的?
这么多城市齐刷刷地选择了内核相似的做法,其目的也是齐刷刷得一致——
保主体!保土拍!促化债!
首先,通过加速新房去化流速,实现保市场主体。
统计数据显示——
7月,北京新房住宅网签2881套,环比下降27.6%,同比下降29.6%;
二手房网签量只有12784套,环比下降15.6%,同比下降17.9%。
与此同时,五环外的多个新房项目开盘去化流速相对缓慢。
听说过7月、8月是传统淡季,但怎么也没想到能这么淡。
而这,恰恰是北京选在此时发布楼市松绑新政的最直接诱因。
纵观其它城市出台刺激政策之前,大多伴随着类似的市场表现;
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主体,也就是房企们在这种大形势之下的表现。
截至2024年底,全国范围内千亿房企的数量已经降至11家,而在2021年,这个数字是41家;
2024年全年,全国百强房企销售总额43547.3亿,同比下降30.6%,而在2021年,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则超过9万亿。
至于具体原因,不用说那么些花里胡哨的,就是新房去化流速慢了,但房企面临的债务刚性可是一点没变。
2025年,全国房企的到期债务规模为5257亿,高于2024年的4828亿;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三季度是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1574亿。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债务重组也好,展期也罢,充其量就是个药引子,最根本的法子还得是加快新房去化流速,这相当于增强自身免疫力。
加快新房去化流速相当于给房企恢复自身造血功能,如果这个前提没有,那其它的“药引子”也是白搭。
如果市场主体这一块的问题迟迟没能得到解决,那么它所形成的连锁反应必然会进一步影响到金融面和就业面。
肯定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其次,扭转一级市场预期,维系土地财政基本盘。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这一点显得无比现实。
许多一二线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保持在80-140%之间,卖地收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包括现在这一刻,大家看得也格外清楚,某些地方出了某些故事,你要是能怀着“刨根问底拦不住”的精神往祖坟上刨——
大概率会发现,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与卖地收入承压脱不开关系。
尽管站在全局的角度上说,确实有必要推动财政基本盘积极转型,但对于地方来说,维护好现阶段的土地财政依然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在国家队明确了土拍要“缩量提质”的前提下,各大房企拿地时,对于中短线预期(譬如1-3年内)更加看重。
去库存当然是改善预期最重要的中枢性动作,既能够降低新房市场的互卷,也有助于稳住存量房市场的价格体系。
以上无论哪一环,归根结底都是由新房市场的去化流速决定的。
第三,通过保主体、保财政,全面推动化债有序进行。
所谓化债,本质上就是用低息长期债务置换高息短期债务,以减少还款压力、恢复流动性。
截至2024年末,国债余额34.5万亿、地方债47.5万亿。
咱们常说企业端和居民端继续加杠杆加不动时,就该财政发力,但有这么大个包袱存在——
不仅让许多地方手头吃紧,而且在许多本该需要财政发力的地方使不上劲。
这样一来,企业端和居民端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怎么办呢?
所以说,债务成了上下游淤堵的主要诱因,化债就是疏通经络。
而化债的路子,大体逃不开两个:
一是借新还旧,这个事儿我们此前的财政发力一直在干,本质上就是用低息长期债务去置换高息快到期的债务,缓解燃眉之急;
二是让市场主体与居民个人具有可持续的循环造血能力,为房地产市场松绑、定向帮扶就业都算这个范畴里的具体行动。
尤其对于地方债而言,化债并不等同于全部结清债务,能够打通其中的循环才是重中之重。
像北京或者其它城市出台的楼市刺激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过对二级市场需求端的有效疏通,去为上下游的土拍和存量房市场提供源头活水。
总结一下,土拍见好缓解地方债务、新房见好缓解房企债务、存量房见好缓解居民债务。

平心而论,北京此番出台的楼市新政整体力度一般,一般到你需要熟悉北京新房、二手房的需求结构才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因此,它所释放的信号意义绝不在于北京一城,其更大的价值很可能是在全国范围内有望开启新一轮救市潮。
毕竟,北京这座城市实在太过特殊,其示范意义是其它城市完全比不了的。
接下来,其它一二线城市,大概率还会跟上节奏,琢磨着加大政策剂量。
政策端:完全可以考虑进一步松绑。
北京开了五环外不限套数的口子,那其他核心城市呢?
要不要本着“哪儿库存压顶,哪儿松绑泄洪”的原则来一波政策上的跟进呢?
这个事儿具体在人家地方,但确实很有商榷的价值。
资金端:可为大家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
有一说一,北京的公积金政策出手已经相当阔气,但这似乎只是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的一环。
接下来,全国更多的一二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
是不是可以考虑存量贷进一步下探? 是不是可以考虑契税补贴和调整增值税免征期? 是不是可以考虑针对中介费部分进行定向补贴?
以上发力点,配合各地已经出台的“以旧换新”、“带押过户”以及土储专项债发力下场收房,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打通置换链条的发力重点。
说一千道一万,疏通“房地产-财政-金融”的上下游循环才是王道。
只有新房去化流速提升,房企债务压力缓解,才能有钱或有意愿去拿地。
土拍市场回暖,地方财政压力减轻,化债空间有更大回旋余地,才能有更多弹药投入针对企业和民生的改善。
存量房流动性恢复,改善需求才能进一步释放,既降低居民端杠杆,又能改善其消费潜力,最终形成“消费-就业”的双向循环。
从这个纬度看,北京这一把力度适中的救市动作,很像是一次全国范围内新一轮松绑潮的测试版。
未来数月至数个季度里,我们大可以期待全国更多城市陆续出台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更加超乎预期的松绑动作。


猜你喜欢
动态丨上海今年招录200名消防员,7月26日前可网上报名
65
工伤认定流程及1-10级、工亡待遇标准(2019)| 劳动法库
117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一步完善
71
廊坊2019年1月部分小区最新房价出炉!65盘价格下跌
86
装修全包好还是半包好
991
山水人家装饰公司
994
网友为南昌地铁票价制定“建言献策”:推半程1元票
107
5o平米房子装修效果图
992
装修公司全包装修报价单明细表
997
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差异:中国20、俄2、美国不仅最多还拖欠
110
澳洲航线运费飙升,最高增长420%!
联动云租车押金多少
> 绿狗租车
电话银行--拨通95588,工行服务到您家
香港多少人月入10万?各年龄、职业收入对比!
事关首套、二套房!广西购房契税有调整
安徽省拟修订定价听证目录
2025翻译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房地产税收新政实施首月减免税116.9亿元
网站建设套餐和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