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13位现任领导分工 1位院士3位国家杰青
2025-04-03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近期,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将对已经开办“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区块链工程”、“区块链技术应用”专业的部分高校现任领导进行集中盘点,旨在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了解这些“新专业”所在高校领导分工及研究方向、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第25期盘点对象是华中科技大学。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已经设置“人工智能”、“数据科技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起源于1955年原华中工学院设立的工业企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本科专业,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98年首批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首批成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2019年获批新建人工智能国家重点支持学科。学院现拥有3个本科专业(自动化、人工智能、智能医学工程)以及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形成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余人。学院始终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为指引,以培养一流人才和奉献前沿研究成果为己任,以建设人工智能与自动化领域国际一流学科为目标,服务于国家建设和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9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华中科技大学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张广军,校长、党委副书记尤政,党委副书记马建辉、谢正学、徐业勤、张耀,常务副校长王伟,纪委书记、国家监委派驻监察专员徐业勤,副校长湛毅青、许晓东、陈建国、解孝林、于俊清、高亮。
张广军(党委书记)
张广军,1965年3月出生,研究生,工学博士,中共党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尤政(校长、党委副书记)
尤政,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一系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7年6月在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一系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1987年9月至1990年6月在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学习,获博士学位并留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工作。现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马建辉(党委副书记)
马建辉同志负责办公室、稳定、本科教学、本科生招生、体育教育、艺术教育、工程实训、实验室管理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本科生院,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谢正学(党委副书记)
谢正学同志负责组织、宣传、工会、老干、档案工作;分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机关党委,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党委老干部工作部,档案馆。
徐业勤(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派驻监察专员)
徐业勤同志负责纪检监察工作、党委巡视工作;分管纪检监察机构办公室、党委巡视工作办公室。
张耀(党委副书记)
张耀同志负责学生、统战、共青团工作;分管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党委统战部,校团委。
王伟(常务副校长)
王伟,博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8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年),全国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1999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5年),湖北省医学领军人物(2013年)。王伟同志协助校长组织日常行政工作,负责附属同济医院、医工理文交叉工作;分管附属同济医院、医疗装备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湛毅青(副校长)
湛毅青,女,1965年1月生,1989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员,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湛毅青同志负责财务、国有资产、房屋管理、政府采购、图书、信息化工作;分管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房产管理处、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采购与招标中心,图书馆,网络与信息化办公室,校医院。
许晓东(副校长)
许晓东,男,汉族,出生地湖北京山,1967年11月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博士研究生。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同志负责人事、人才、教师思想政治、人文社科、继续教育和附属学校工作;分管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人文社会科学处,基础与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
陈建国(副校长)
陈建国,男,1963年4月出生,1990年同济医科大学硕士,1998年德国海德堡(Heidelberg)大学博士。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华中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陈建国同志负责医学院、国际交流合作、港澳台、留学生工作;分管同济医学院,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教育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第一临床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协助)、第二临床学院,附属梨园医院、第三临床学院。
解孝林(副校长)
解孝林,1965年9月生,湖北监利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解孝林主要从事液晶化学与激光全息高分子材料、聚合物热物理与电子封装材料、高分子绿色加工与资源化利用、高分子复合技术与加工流变学的研究。解孝林同志负责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研究生教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军山校区)工作;分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研究生院、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军山校区)建设办公室。
于俊清(副校长)
于俊清(1975-),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共享课负责人,华中科技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责任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媒体计算与网络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人。2002年6月在武汉大学获得计算应用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2.8-2003.5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学习,2003年8月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视频智能分析与搜索、多核计算与流编译、教育信息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于俊清同志负责总务、后勤、基建与规划、治安工作;分管总务后勤处、劳动服务公司、基建与规划处、保卫部(处)。
高亮(副校长)
高亮,男,1974年8月出生,1996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机械学院党委书记、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现代优化方法及其在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等研究。高亮同志负责科研、科协、学术委员会、国家重大科技平台、产业、经营性资产、校友工作;分管科学技术发展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医学中心管理办公室,华科资产公司,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校友工作及对外联络办公室、教育发展基金管理处。
走进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17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9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4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8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4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基地,拥有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思路,学研产相结合,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异地研究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科技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注:其中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注:本文由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独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联盟“资料图书馆”
微信咨询

猜你喜欢

北京应天海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深圳亚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锆业一年来产品11次提价


《上海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中技术合同奖酬金发放的若干规定(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中→


南京:扛起生态环境高质量省会担当


补充数码相机及摄影基础知识


《真人快打11》突然更新中文!《数码宝贝》NS版新情报!


恒大联合小米生态链品牌“绿米”成立合资公司,加码布局智能家居


电视怎么调回正常画面颜色


【武汉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优秀企业家】候选人—李磊


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引领未来制造业的关键技术


来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


空间家联合办公再发力 优惠+免租打造创业季


顺网科技8000万元受让吉胜科技100%股权


总数全国第一!河南成功创建32全国科普示范县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


金陵科技学院是几本 学生评价怎么样好不好(10条)


好YOUNG的!第十三届“深圳十大杰出青年”推选活动正式开启,为龙岗候选人点赞!


梦网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个行权期采用自主行权模式的提示性公告


他靠养鱼发家,死磕光伏行业后拿下四川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