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铁时代”,地产营销太难了!千万别掉入这6大误区
2025-04-17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黑铁时代”,地产营销太难了
痛点一:推广难题
随着5G时代的逐渐普及,地产推广的形式和内容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进入屏时代以来,屏幕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流入口:驾驶汽车时中控台上有超级大屏,购物商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屏幕,甚至无论在任何时候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另一块更小的屏幕上:手机。
屏时代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大众集中注意力到一篇广告上的注意力不超过3秒,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逐渐无法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市场氛围也不再是单纯的广告投放就可以营造。另外就是推广内容,内容很重要,却容易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推广效果变弱。
痛点二:销售难题
一个客户要能达到最终成交,要经历案场接待、客户回访、活动邀约、满意度调查、客户文件办理、催款等等极其繁琐漫长的过程,甚至还要用传统的后台软件,效率低且没什么用。
众所周知,老带新是最好的营销方式,也是最高段位的营销方式。但是做起来很难,基本上现在所有的企业都在做全民营销,但不同企业的效果却大不相同。这涉及到执行力、老带新激励等等问题。
痛点三:数据沉淀
如何判断一个推广是否有效?费效比多少?销售与推广如何紧密结合?一场活动搞完最终会有多少意向客户?如何运营管理客户数据?
为什么业内经常说房地产依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因为有太多太多有用的数据,在整个营销过程中被忽略、被废弃、被封存了。这些难题,用互联网思维去看,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营销的宗旨是发现并满足需求。底层逻辑改变了,一切都要改变。案场营销最终还是要客户到达案场来,那么地产营销人员就可以用一些互联网思维、管理升级等方式,通过智能化高效的去应对营销,实现营销进化。
房地产营销的6大误区
误区1:短视频——错把广告片当短视频
现在去看地产视频号发的短视频,大部分还是广告的逻辑,也就是把广告短片发在视频号上。画面考究,花费不菲,逼格高大上,主要宣传项目卖点,但就是和时下流行的短视频逻辑完全不搭边。
短视频的逻辑首先是清晰的人设,然后是有真正的内容。这个内容可以学习类的,也可以是剧情类的,唯独很少有广告类的。就算有广告,也是巧妙地植入到剧情之中。
房企的短视频没有粉丝真正需要的内容,只有自恋式的“端着”和自说自话,客户肯定只能无感。
短视频方面,合景的《小合看房》就做得不错。人设方面,合景打造IP网红人物“小合”,通过BBC讲解方式2分钟讲解项目干货,以短视频干货的形式全面展现合景项目产品价值卖点。该短视频节目自创建以来,共发布22条动态,保持每月4条推送频率,总计实现210000+浏览量,转发点赞量均破9500,条均13000+动态浏览。
误区2:直播——错把直播带货当活动
房地产行业对直播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时下直播带货太火了;恨是因为,直播实在是很难带动房子。
带不动房子的原因,可能是地产营销人用传统活动策划的思维,错把直播当作一次性营销活动,而不是内容和粉丝的持续运营。
传统地产营销人没搞清楚直播带货的底层逻辑。直播带货的底层逻辑,是粉丝基于对主播人设的喜爱和信任,进而产生的购买行为。
现在房地产直播带货,基本上没有人设,都是临时拉人当主播。观众与主播没有真正的信任关系,这时主播突然让你买个上百万的产品,你愿不愿意?
所以地产直播更适合做两种方式:一种像万科八点半那种。做有人设可持续的内容与粉丝运营,吸引客户,形成信任,达成交易。另一种是像碧桂园55购房节那种。请明星大咖,配合特价房和强优惠,逼定意向客户,实现直播带货。
误区3:社群——错把微信群当社群
说到做社群,很多房企首先想到的是害怕。怕客户业主聚集在一起反映质量问题,甚至是集体维权。尤其现在暴雷房企那么多,停工、延迟交付甚至烂尾都很常见。把老客户老业主聚集在一起,简直像个随时可能炸掉的火药桶。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因为,很多房企社群没有清晰的定位。建群拉业主,业主首先当然觉得的这是服务业主的群,反映问题理所当然。但是问题多了,会相互激发和感染,房企要么疲于救火,要么赶紧解散社群。
都知道社群好,但是之前就算有敢做社群的,也是把社群当成微信群。置业顾问拉人、发红包、送礼品让客户进群,之后就是不断往群里转发活动和促销等广告信息,最终沦为毫无运营的死群。
微信群只是社群的形式之一,社群并不等于微信群。社群更强调组织和连接,具体方式多种多样。
社群的定位更多是基于人群特征,比如他们的共同兴趣或者共同目标。万科就是以兴趣为基点,比如美食、医养、教育、安全、出行、娱乐等,搭建熟人社群能量网。
持续寒冬,市场惨淡,新客一客难求,存量老客户的价值就日益凸显了。通过社群运营结合全民营销,可以实现淡市业绩的增长。比如时代中国,在全国11城近70个社区,组建250个社群,成员1.5W+,最终实现当年全民营销成交翻番的好成绩。
现在通过企微云客多进行社群运营,可以有更多工具,更便捷高效。同时,还有风险关键词识别和屏蔽,避免上面说的维权事件发生,让房企放心做社群。
误区4:线上售楼处——错把线上售楼处当获客工具
传统地产营销人对线上营销一直比较抵触,尤其前些年行情好,闭着眼睛都能卖房,没有人想去尝试营销创新。直到疫情爆发,倒逼房企开启线上营销。
疫情期间,售楼处关停,线上售楼处火热过一阵,但是线下售楼处一开,很多线上售楼处纷纷被打入冷宫,如同摆设。
原因之一就是很多房企把线上售楼处当作获客工具,对于这种“新事物”抱有很高的获客期望,经过疫情期间的折腾,没有达到预期,又导致了巨大的落差,因此行业才有人嘲笑线上营销是“花把式”,这其实是一种局限性的误解。
虽然线上售楼处可以获客,但是其更重要的功能是私域流量池和客户大数据中心。
也就是说,线上售楼处主要不是“钓鱼工具”而是“养鱼池塘”。
线上售楼处是私域流量池,本身并无流量。流量都在公域里面,但是传统营销人并不擅长从公域打捞流量,他们很多动作都是把线下客户往线上导。就算是新拓客,也多是用“活动逻辑”,通过红利吸引薅羊毛的流量。客户薅完羊毛就走,最后线上售楼处常常只剩一个空壳。
线上售楼处更多是承接流量,通过运营手段对流量进行持续运营,最终才实现促到访促转化。
误区5:优惠——错把优惠当噱头
前些年,以碧桂园和恒大为代表的房企,把优惠作为广告噱头效果非常好。地产广告就变了,优惠“大字报”取代了原来的“调性广告”。
房地产进入地产寒冬之后,“大字报”也失效了,但是这种把优惠当噱头传统却仍在持续。
黑铁时代,客户很少。为数不多的客户,为了买房,都做足了功课,货比了不知多少家,卖的还没有买的精,优惠噱头很难吸引他们了。
房企应该更多把给分销的佣金,做成实实在在的真优惠,给到自渠客户,让客户不用主动去找中介了。在一客难求的今天,要用优惠来加速逼定,不然客户分分钟可能被竞品抢走。
所以线上的营销的优惠应该弱化“广告的逻辑”,强化“逼定的逻辑”。比如线上售楼处卖券和直播时的特价房,都是希望尽快让客户成交,变成回款和现金流。
误区6:置业顾问——错把交易当信任
现在客户少,为数不多的客户也非常挑剔,加上房地产预期并不乐观,客户不会像以前那样,随便忽悠一下就买了,因为那时就算闭着眼睛买,房价都会涨。
现在上百万的房子,客户必须是基于对置业顾问的信任,才愿意买。因此,原来一锤子买卖的“交易的逻辑”逐渐变成了现在的“信任的逻辑”。
因此,置业顾问必须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弱化销售意愿,强化服务和客户经营意识。
房地产的持续寒冬,导致房企对分销的过度依赖。而老带新又是效果最好的自渠之一,因此,对老客户老业主的经营,对于平衡成交占比的重要性又凸显出来了。
所有关系的经营,最后都要落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显然置业顾问是最适合的人选。因此,房企应该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置业顾问对客户关系的经营,比如通过企微云客多,可以为置业顾问经营客户关系提供很多工具。
“黑铁时代”,地产人要这样做
消费升级化
随着消费升级,我们的产品必须跟随升级,抓住消费者对全方位产品的需求,及时做出改变去迎合市场才能常青。
现在的物质生活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围绕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环境及生活质量才是美好生活的象征,美好生活是什么呢?就是升级之后的消费需求。
泰禾在北京发布其“泰禾+“战略
泰禾集团推出了“泰禾+”战略,依托自身在商业、教育、文化、院线、健康等领域优质资源,一站式解决业主的教育、购物、社交、文化和医疗等方面的生活需求。
万科正加速推进自身角色的转变,由传统住宅开发商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以专业精神打造各种“美好生活场景”,致力于成为“美好生活场景师”。
渠道场景化
未来的渠道营销就是场景化营销,营造一个更具有体验感和互动的场景,对于消费的拉动无疑是很关键的。如今无论是零售商还是品牌商,都在发力线下的场景化,让消费者在自己营造的场景里,不知不觉地就体验到产品,感受到氛围,与品牌全方位地互动。
如今客户从各种渠道获得的项目信息越来越多,贩卖信息、功能、利益的传统销售模式逐渐式微,房地产影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场景时代,地产营销基于场景、体验、信任、知识、价值的大幕依次拉开。
场景时代,营销推广和销售话术不再围绕功能和利益,而是通过琢磨客户的生活细节和各种场景,掌握客户的甜点、痒点、兴奋点。
产品体验化
销售一件产品,提供一项服务,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独立的、分开的个体了,记录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使用习惯等信息,为客户提供体验场景,提供服务,提出产品的解决方案,让顾客得到全方位的体验,已经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大趋势了。
对于体验式营销,很多地产项目都将其作为主打的营销概念,但真正实践起来效果却差强人意。比如去项目示范区没有销售带路可能会迷路,进入样板间还得穿鞋套,样板间不能坐不能拍照,售楼处人多时连水都喝不上,这些不好的体验案例数不胜数。
成都的五彩城是直接将运营商家植入售楼处现场,让客户提前体验到未来的生活方式,真正做到所见的生活即未来所得;
上海滨江一品苑售楼处把吃做上了天,高端优雅的环境、开放式中西双厨、舒适,还专门聘请了甜品师和咖啡师,提供专业级的甜品和手工拉花咖啡。
这对于任何一个开发商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创新。
用户社群化
做好售前售中售后,管理客户社群,让产品和服务得到延伸,让用户找到归属感,才能更好地进行客户营销。
以“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走入人们视野的阿那亚,现在被誉为“中国神盘”。阿那亚的操盘手发现,现在很多逻辑变了,大家更加关注内在,注重分享,开始回归。阿那亚把这种价值观总结为“有品质的简朴,有节制的丰盛”,并通过价值观筛选业主,而业主们也就通过这种价值观连接起来。
传播内容化
产品的实用价值,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传播的内容具有价值,才会加速事物的传播速度,人们才会去分享产品信息。精神商业时代,产品的故事带来的溢价会越来越明显,地产营销对故事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强。
整合跨界化
在全球快速变革的浪潮中,使用单一组织管理范例和实践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然多元化和跨界整合,做到资源共享。
万科,跨界网易严选,打造“最性感的青年公寓”;与此同时,我们地产人还在观望的时候,马云已经跨界到咱们行业,他计划做一个天猫小镇,据说这不是一个淘宝购物城,而是一个以猫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在那里,人与猫咪和谐相处,可以体验最智能、最新鲜、最独特的猫生活空间....
除了营销创意上的跨界,还有更多的开发商着力从战略上进一步跨界。绿地在坚持房地产为主的同时,已经将原来的三大平台(基建、消费、金融),扩展为现在的五大平台(新增了“康养”和“科创”),目前成长非常迅速,绿地金融已经贡献了1/3的净利润。
随着政府调控力度不减,房地产市场销售难度直线上升。新兴的业态下,又带来不一样的营销能力要求。追随变局,抓住机会,才能持久屹立地产营销的主战场。
结 语
黑铁时代,传统地产营销方式纷纷失效,其实很多是因为路径依赖导致掉入营销误区。思路决定出路,地产营销人要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才能走出误区,更好的突围当前困境,迎接下半年即将到来的市场回暖。

猜你喜欢

低风险投资之北交所打新暨2025第一股攻略


科龙空调怎么样


自制糖蒜时,5个技巧是关键,做好了酸甜脆爽,晶莹剔透,能放1年


奇迹暖暖以下哪一件不属于奇迹大陆的珍宝?奇迹暖暖以下哪一个套装不属于信鸽?


一种茶治一种病,你喝对了吗?


蛇衔草原文


事物定律之刺猬法则,你还不知道的职场启示


得了哮喘怎么办?这些事情一定注意


皮革沾上墨水怎么洗干净


2024国考重点备考方向——常识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


中国戏曲概论


江西2016北阳四校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期末调研卷


爆笑:拼搏才能成功 大学考试作弊大全


纯牛肉饼的家常做法


舞蹈培训班招生技巧解析


全面解析安全五落实与五到位


China today


人生,别纠结太多,随心而活,简单从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出炉!升学成最大风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