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巨头”周黑鸭,跨界突围胜算几何?
2025-05-05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3月底,卤味巨头周黑鸭与四川调味品企业申唐产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四川周黑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领域。
这一动作在调味品行业激起涟漪——当海天味业、颐海国际等巨头盘踞的千亿级市场迎来“跨界玩家”,周黑鸭能否凭借卤味基因撕开缺口?
卤味巨头的“第二曲线”焦虑与破局决心
周黑鸭的跨界并非偶然。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年收益同比减少10.7%至24.51亿元,净利润下降15%至9820.4万元。
这组数据背后,是卤味赛道增速放缓的残酷现实:据艾媒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卤味市场规模增速降至6.8%,较2021年的18.2%大幅缩水。门店租金上涨30%、单店客流量下滑17%、线上获客成本激增2.5倍,多重压力下,周黑鸭急需寻找“第二增长极”。
“我们不想让周黑鸭只是街头巷尾的一个零食选择。”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在内部会议上坦言。这种焦虑在门店一线员工中感受更深。武汉江汉路店店长李梅回忆:“去年双十一,我们推了满减活动,但客流还是冷清。很多年轻人路过瞄一眼价格牌就走了,说‘鸭脖都快成奢侈品了’。”
选择复合调味品赛道,周黑鸭瞄准的是“家庭餐桌”场景。其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到:“消费者不仅能在门店购买锁鲜卤味,还可通过复调产品在家复刻周黑鸭同款风味。”这一逻辑在数据层面得到支撑:据华经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达1820亿元,其中火锅调料、中式复合调料增速分别达12.3%和10.7%,远超酱油、醋等基础调味品。
申唐产业的产业优势成为关键筹码。这家成立22年的调味品企业,拥有眉山、温江、大邑三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超15万吨,旗下“九眼桥”火锅底料在川渝地区市占率达8.6%,“莎轩鸡精”更是餐饮渠道隐形冠军,覆盖12万家餐饮门店。更关键的是其研发实力——8000余种餐饮配方库、20余项专利技术,曾为海底捞、小龙坎等品牌提供定制化调味服务。
“第一次闻到周黑鸭卤料香时,我就知道这是能唤醒味蕾的味道。”申唐产业研发总监陈伟在合作签约仪式上感慨。他带领团队花了三个月时间,将周黑鸭门店的卤锅搬进实验室,最终从23版配方中锁定了“嘎嘎香”系列的核心香料配比。
渠道错配与品类突围战中的温情突围
尽管“卤味+调味品”的组合看似互补,但现实挑战远比想象复杂。周黑鸭门店消费者中,18-35岁年轻人占比78%,他们追求“即时满足”的消费习惯,与复合调味品“计划性采购”属性存在天然错位。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复合调味品核心消费人群为25-45岁已婚女性,购买场景集中在商超和电商平台,与周黑鸭现有客群重叠度不足35%。
“我女儿倒是挺喜欢周黑鸭的味道,但让我专门买调料回家做?还是点外卖方便。”
在深圳科技园店,30岁的白领王女士直言。这种消费心理在年轻群体中颇具代表性,如何将“卤味爱好者”转化为“复调消费者”,成为周黑鸭必须跨越的鸿沟。
C端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更不容小觑。海天味业凭借“草菇老抽”等大单品占据18.6%的市场份额,颐海国际则依托海底捞品牌在火锅调料领域称霸。即便在细分赛道,周黑鸭也要面对劲敌:天味食品“好人家”手工火锅底料年销超10亿包,颐海国际“筷手小厨”中式复合调料覆盖36万家终端。
品类拓展成为必经之路。周黑鸭“嘎嘎香”系列虽以卤味调料切入,但行业数据显示,卤味调料仅占复合调味品市场的4.2%,天花板明显。
对比之下,天味食品通过“酸菜鱼调料”“麻辣香锅调料”等跨品类布局,实现年均23%的增速。周黑鸭若想突围,需在3年内拓展至3-5个细分品类,否则将重蹈“久久丫”跨界失败的覆辙——后者2021年推出的“久久丫”火锅底料因SKU单一,两年后市场份额不足0.3%。
渠道短板更需补齐。申唐产业虽在餐饮渠道深耕多年,但现代零售渠道覆盖率仅41%,远低于海天味业的89%。
周黑鸭在全国的2300家门店中,仅有12%设置了调味品专区,而绝味食品在同类尝试中,门店调味品销售额占比不足3%。这要求合资公司必须在电商、新零售等渠道加速布局,否则将陷入“有产品无渠道”的尴尬。
跨界玩家的“成功密码”与温情启示
调味品行业的跨界案例中,既有“虎邦辣酱”这样的黑马,也有“全聚德”调味品这样的折戟者。周黑鸭若想突围,需从成功者身上汲取经验。
虎邦辣酱:2015年,虎邦辣酱避开商超红海,与美团、饿了么深度绑定,推出“15g小包装”专攻外卖场景。其创始人陆文金曾表示:“我们不做货架竞争,而是成为外卖餐品的‘标配’。”
这一策略使其年复合增长率达87%,2024年营收突破3.2亿元。在杭州某写字楼,白领们点麻辣烫时总会勾选虎邦辣酱,“小包装不浪费,味道比店家自带的辣油好太多”。
颐海国际:从B端到C端的渠道裂变。作为海底捞调味料供应商,颐海国际在2016年启动C端业务,通过“海底捞”品牌背书和“自热火锅”爆品,实现C端收入占比从7%跃升至2024年的58%。
其“产品经理+渠道商”合伙人制度,更将经销商毛利率提升至35%,远超行业均值。在成都某社区超市,老板张姐把颐海国际的火锅底料摆在收银台旁,“年轻人结账时随手拿一包,比促销员吆喝管用”。
日辰股份:定制化研发构建壁垒。这家企业为呷哺呷哺、味千拉面等连锁餐饮提供定制调味料,研发费用率常年保持在4%以上。
其“柔性生产线”可实现500kg小批量定制,交货周期压缩至7天,贡献了62%的毛利率。在上海某日料店,主厨对日辰提供的寿喜烧调料赞不绝口:“他们甚至能还原我老家京都的味道。”
反观失败案例,全聚德2017年推出的仿膳调味品,因沿用老字号包装、定价高于竞品30%,三年后市场份额不足0.1%;来伊份2020年跨界火锅底料,因渠道重复、与休闲食品客群错配,最终草草收场。
要打破“跨界魔咒”,周黑鸭需在产品、渠道、品牌三端协同发力
产品端:从“卤味复刻”到“场景延伸”。初期可推出“周黑鸭风味卤料包”,主打“30分钟复刻门店味道”;中期需拓展至“一人食”“懒人菜”场景,如“麻辣小龙虾调料”“黄焖鸡酱料”;长期则需布局健康赛道,如“0添加卤汁”“低卡拌饭酱”。参考“小熊驾到”空气炸锅专用调料,通过“设备+调料”绑定特定场景,实现年销2.4亿元。在重庆某家庭主妇的厨房里,“嘎嘎香”卤料包已成为周末招待朋友的秘密武器,“味道和店里一模一样,还便宜一半”。
渠道端:重构“人货场”逻辑。线上可借鉴“饭爷”辣椒酱的打法,通过抖音“总裁直播”强化品牌IP,同时布局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社区团购;线下则需与永辉、物美等KA系统谈判,争取“调味品专区+卤味专柜”联合陈列,并开发“周黑鸭风味体验装”作为引流品。在北京某物美超市,促销员小刘正热情邀请顾客试吃“嘎嘎香”拌面酱,“阿姨,您尝一口,不好吃不要钱!”
品牌端:打造“风味解决方案”定位。跳出“调料”范畴,向“风味服务商”升级。如“加点滋味”通过“地方菜系调料包”传递“把餐厅味道带回家”的理念,实现客单价提升40%。周黑鸭可依托“鸭脖”的强认知,延伸至“夜宵调味专家”“懒人快手菜”等细分领域。在长沙夜市,年轻人们用“嘎嘎香”烧烤料烤着从周黑鸭门店买的鸭舌,调侃道:“这才是真正的‘万物皆可周黑鸭’!”
这场跨界战役注定漫长。据行业规律,新品牌从入局到跻身前十需5-7年,而调味品行业集中度仍在提升——CR5市占率已从2019年的23%增至2024年的31%。
周黑鸭能否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突围,取决于其能否将“卤味基因”转化为“风味创新力”,将“渠道协同”升级为“生态共建”。毕竟,在调味品这个“慢赛道”,没有捷径,只有深耕。

猜你喜欢

食草动物可以吃肉吗?河马试了一下,结果尸殍遍地


大连20家超人气网红美食都在这里了!不排到脚软绝对吃不上!


全福州最好吃又经济,性价比最高的披萨店,没有之一


全球首本米其林粤菜指南发布!共15国78家餐厅,广州8家上榜


零食欢乐谷告诉你零食店加盟的三个要点


赵本山徒弟名单,徒弟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稍微挣点钱就飘


新闻信息


《孤独的美食家》里好吃到流泪的日式烧肉,原来是这么做的!


偷窥1000对夫妻的性生活发现:男人的性,从来不在床上


牛逼哦|在南宁开了20多年的传奇,就是这11家餐饮店


娱乐圈的5大吃货女星,娘娘”也光荣上榜


冬季天冷,用萝卜土豆做一锅出,肉菜主食全搞定,营养多身体棒


8月1日前这8种海鲜暂停销售


粤菜代表菜广州文昌鸡的做法


年夜饭别全是鱼肉菜,8道素菜小炒,清爽脆嫩,比大鱼大肉先光盘


广东人爱吃的白切鸡,正宗的做法,皮脆肉滑


山东最“尴尬”的8种美食,当地人吃不腻,外地人吃不惯


零售老兵张国宏:抛弃固有认知,传统零售商该向新一代零售商学习什么?


东北烧烤谁是第一?鹤岗小串有话要说!


《穿越时间的味道》寻味者渐入佳境,挑战厨艺欢乐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