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当代教育学名词解释精编
2025-02-25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
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
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
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
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
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handebook
第3页,共22页
一、2021年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777教育学专业综合考研核心题库之当代教育
学名词解释精编
1.课程设计
【答案】课程设计是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是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
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
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
2.分支型学制。
【答案】分支型学制。沙皇俄国时代的学制也是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苏联制定了单轨的
社会主义统一劳动学校。后来在发展过程中,又恢复了原来文科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
的做法,于是就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特点的苏联型学制。这种学制不同于欧洲
的双轨学制,因为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院校。但它
和美国单轨学制又不同,因为它进入中学阶段又开始分支,这就是苏联的分支型学制。
3.德育过程。
【答案】德育过程即在德育目标的指导下,将经过选择的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素
质结构,并使之发生所期望的整体性变化的过程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德育过程是德育目标实施
和实现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它是个体的素质结构不断形成和改善的过程。德育过程
是在一系列的矛盾中展开的,是一系列的矛盾运动和变化的过程。
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答案】(1)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桑代克等。
(2)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3)评价: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
上开始从神话转向科学解释。但是该学说也存在一个根本的错误,那就是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
的本能行为,没能把人类的教育行为与动物的本能行为区别开来,因而也没能把握教育的目的性
和社会性。
5.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志趣相同、感情融洽,或
因邻居、亲友、老同学等关系以及其他需要而形成的学生群体。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的一面,因为
它有活力,这是学生进行学习、娱乐、生活和交往所必需的,可以弥补正式群体活动之不足。但
是,非正式群体也有消极的一面,因为其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长远的活动计划,其成员也不稳
定,易受外部条件和内部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但是只要教育者真诚帮助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
作,就可以减小其不良影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6.全纳教育
【答案】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主张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
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狭义上的全纳教
育,主张把特殊儿童接纳到普通学校,并通过特殊儿童对各种文化、课程、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学校。广义上的全纳教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特殊儿童,而是所有的
儿童。
7.教育目标分类学。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
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
—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水平。动作技能领域分为: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八个
.handebook
第4页,共22页
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同时设置这三个方面的目标。
8.教育方法。
【答案】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
9.综合实践活动
【答案】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
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
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
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玲听教诲和听取指导。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10.学校管理体制。
【答案】学校管理体制是学校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的结合体,它是学校管理的枢纽,对
学校管理功能的实现发挥着全局性、根本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体
制和学校领导体制两个方面,前者规定了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各机构的职、责、权划分及相互
关系,后者规定了学校由谁领导和负责。
1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
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12.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学生个人乐意把其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
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通俗地说,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
13.潜在课程
【答案】潜在课程是指在学校计划和课程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
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非计划的、隐含的、未被认识的或者不明确课的课程。
14.课程评价
【答案】课程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及结果等问题的价值或特
点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既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也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评价具有导
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发功能和诊断功能。有效的课程评价能够改进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15.教育学
【答案】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的一门科学。
16.教育组织形式。
【答案】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
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17.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答案】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与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
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与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
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handebook
第 5 页,共 22 页
18.价值性教育目的。
【答案】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
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1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案】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
的特点与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与继承性。主要表现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
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
续性。
20.探究教学
【答案】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
现或建构新知,并掌握其方法与程序,从而培养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简言之,它
是一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真知与个性发展的教学,亦称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探究教学是一
种极具创造性的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但学生获取知识仍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明确问题—深
入探究—做出结论。
21.班级文化
【答案】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
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
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22.环境。
【答案】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以构成环境因素成分
的性质为标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自然界,如阳光、空气、水土等。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
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3.隐性课程
【答案】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指学
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知识、规范、价值、态度或行为习惯等。隐性课程具有潜在性、非预
期性、弥散性、普遍性等特点。
24.教育的“心理起源”
【答案】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他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利托尔诺没有揭
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从心理学的观点去解释教育起源问题,认为教育起源于无
意识的模仿。其观点认为教育是以人为对象,而人是有心理活动的,孟禄有鉴于此而立论,是有
其合理的一面的。但认为教育既起源于心理的原因,又起源于无意识的模仿,则显然只见内因而
不见外因,只见个体的需要而不见社会群体的需要,只见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不懂得人之所以
成为人是有意识的自我规定,从事着有意识的能动活动,这种活动使他能够从大自然给他规定的
范围之内超越出来,从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心理起源论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一样都脱
离了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孤立地看待教育现象,因此,都不可能正确说明教育的起
源问题。
25.课程方案
【答案】课程方案也叫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
设置的文件。教育学研究的课程方案主要是我国的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它是指在国家的
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
.handebook
第 6 页,共 22 页
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26.课程方案(课程计划)
【答案】课程方案也称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
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课外活
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的安排。
27.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答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教育目的的双重性上。教育目的的双重性表现在教
育既有内在目的又有外在目的,或者说,教育既有直接目的又有间接目的。由于立足点不同,形
成了两种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的提出应当根据受教育者的本性,而不是从社会需
要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提升受教
育者的个人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以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者主
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教育目的就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
定和延续。
2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案】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29.情感陶冶法。
【答案】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
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30.社会本位论。
【答案】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
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
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31.道德两难法。
【答案】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
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德两难法”
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
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32.整体性。
【答案】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又表现出
个体的独特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
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
显的整体性。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
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33.道德教育。
【答案】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
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
.handebook
第 7 页,共 22 页
34.疏导原则。
【答案】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
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5.教科书(教材、课本)
【答案】教科书是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通常被
称为教材(课本)或教学参考书,包含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等。
36.人的身心发展。
【答案】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
识能力、心理特性、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发展
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37.学制。
【答案】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
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教育制度
的核心内容。目前,学制主要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当代双轨制逐渐向
单轨制方向发展,综合中学是实现并轨的一个好方法。
38.教育目的的意义。
【答案】教育目的的意义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
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活动过程的组织具有重要意义:(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作用;
(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作用;(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作用。
39.角色扮演法
【答案】角色扮演法就是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在设定了教学目标后,再设定某种
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
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让学生在课程中,借着
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角色扮演可以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不同角色的
特质有新的体会,进而培养出同理心,常应用于攻击性行为的消除。
40.教师的专业素质。
【答案】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是顺利进行教
育活动的前提,也是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条件。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特征,
而且具有结构性特征。其素质结构包括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合理的专业知识,复合型的专业
能力,崇高的专业道德,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方面。
41.教育的社会纵向流动功能。
【答案】教育的社会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和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
科层结构作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改变了社会层级地位和作用。
42.班集体。
【答案】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
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43.教育功能
【答案】教育功能就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尤指对人的
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首先承担着育人的
.handebook
第 8 页,共 22 页
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主
要是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
44.绝对性评价
【答案】绝对性评价是用目标参照性检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
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受评价对象所在群体状
况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确定被试对某一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的真实状况,多用于各种执照考试、
毕业考试、等级考试等。
45.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
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在
教学中的反映,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思想作风在教学中的体现。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阶段
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个性差异。教学中只有针对学生的共同特征和个性差异施教,才能收到理
想的效果。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杰出的人才。
46.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答案】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
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教育制度的主
体。一般而言,学制可以分为单轨学制、双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类。
47.德育途径。
【答案】德育途径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即开设专门
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
课程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和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比如,学校的思想政
治课之外的其他各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校园环境建设、
学校共青团与少先队活动以及班主任工作等都是学校的德育途径。
48.儿童中心论
【答案】儿童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儿童。主张按照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来设计课程,
提倡经验课程。强调从儿童的直接经验出发,按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强调儿童通过
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儿童中心论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本身的系统
性。
49.德育。
【答案】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
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这四个方面。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教育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和身体力行,以
形成他们的道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
动。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培养道德素质,使得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
德意志,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境界。
50.谈话法
【答案】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
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其智能发展的方法。谈话法的优点是灵
活性大,回答率高,有利于深入探讨问题。但谈话法所需时间太长,耗费个人精力太多,对谈话
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handebook
第 9 页,共 22 页
51.修养。
【答案】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
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修养包括立志、学习、反忍、箴言、慎独等。运用修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求:(1)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3)引导学生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52.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
【答案】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该书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泰勒所
提出的四个问题,实际上揭示了课程组成的四个部分,也明确了课程编制过程的四个步骤:确定
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他的课程原理系统、完整并且重点突
出,其中,确定教育目标是主要而基础的一环。泰勒的课程原理被称为“目标模式”,对课程理论
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至今仍在西方课程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3.测验。
【答案】测验是用以测量个体的行为或作业的工具。它通常由许多经过适当安排的项目(问
题、任务等)构成,被试对这些项目的反应可以记分,分数被用于评估个体的情况。
54.社区体育。
【答案】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
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居民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
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55.校本管理。
【答案】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
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实施校本管理应做好以下工
作:①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②倡导集体参与、共同决策;③开展校本研究,提高学校管理
者的决策能力。
56.情感陶冶
【答案】情感陶冶(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创设良好的情
境;(2)与启发引导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57.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
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58.实验教育学
【答案】19 世纪 30 年代,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以及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下,一种以教育实
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开始兴起,被称为实验教育思潮。20 世纪,实验教育学获得了较大发展,其
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与拉伊,其主要著作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与拉伊的《实
验教育学》。主要观点有: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
研究成果与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主张用实验、统计等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与
特征,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59.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答案】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
.handebook
第 10 页,共 22 页
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能使人适应社会的发展,更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60.体育教学方法。
【答案】体育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现实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
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61.教师的角色形成。
【答案】教师的角色形成:指个体逐步认识到教师的职业角色及相应要求,通过实践将社会
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予以内化。形成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的过程。
62.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答案】教育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是指根据教育目的的选择而确立的两种相对立的价
值取向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就是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的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
在的一种思想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思想主要反映在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中,主要代表
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马斯洛、萨特等。
社会本位论,是指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的发展需要为主
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这种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的

猜你喜欢

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大会召开


趣味讲堂 | 安全生产十大法则


号称“零甲醛”家具,检测竟比国家标准高几十倍?


【今日科普】“药食同源”需要注意什么,这些误区你入了吗


王者荣耀真实伤害、法术伤害和物理伤害分别是什么


被罕见病研究拯救的人里,可能也包括你我


连锁经营的十六大误区


2024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小学组题库(参赛时间+入口)


“3A”垃圾焚烧厂怎样炼成?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评选


超市人员行为规范及服务标准!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


中国戏曲概论


江西2016北阳四校高三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期末调研卷


爆笑:拼搏才能成功 大学考试作弊大全


纯牛肉饼的家常做法


舞蹈培训班招生技巧解析


全面解析安全五落实与五到位


China today


人生,别纠结太多,随心而活,简单从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出炉!升学成最大风险因素
